生活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宝宝,还没等乳牙长齐,已长出的牙就变黑了,这种现象大都是因“奶瓶性龋齿”所致。什么原因导致了“奶瓶龋”?妈妈该如何帮助宝宝有效预防“奶瓶龋”呢? 妈妈三问“奶瓶龋” 什么叫“奶瓶龋”? “奶瓶龋”指的是儿童早期龋齿,常见于长期使用奶瓶的宝宝身上,其特征为龋齿主要发生于上颌的门牙和第一乳磨牙,同时与此成为对比的是,下颌的门牙却很少看到龋齿。 这种蛀牙往往是因为不当的喂食习惯造成饮品中的可发酵醣类长时间滞留在牙齿周围所致,牛奶、母奶、果汁及糖水等,都含有不同成分可发酵醣类,经变形链球菌利用之后而产生酸,造成牙齿表面脱钙。 “奶瓶龋”是如何发生的? 宝宝吮吸奶嘴时,牛奶容易直接附着在牙齿表面。此外,宝宝使用奶瓶时还常常边玩边喝,从而使肚子饱胀而引起睡意,导致唾液分泌量减少,使得附着在牙齿上面的饮料更难去除。 宝宝含着奶嘴睡觉,无法清理口腔,就会使口腔内腐蚀...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宝宝的玩具也存在安全问题 看到报纸上“某某小朋友在玩溜溜球时,因为不了解使用规则被玩具上的绳子缠住脖子窒息而死”的报道,再联想到自己的宝宝,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你的宝宝最爱的那个玩具安全吗?你如何才能发现其中的隐患呢?该如何挑选安全的玩具呢? 近期新颁布的《国家玩具技术安全规范》修订版加大了对玩具安全的要求,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周到的保护。我们将从新规范的角度出发,为你介绍什么样的玩具是安全的,教你如何为宝宝挑选安全的玩具。 其实,大多数父母在为孩子挑选玩具时都会有类似的疑问,我们根据新版的《国家玩具技术安全规范》内容,总结了4个挑选玩具时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帮你解决那些疑问。 1、 玩具标识你会看吗? 新标准对玩具包装上的标识做了比较全面的规定和说明。增加了一些内容详尽的安全警语,“适合年龄:3岁以下”“内有小配件,请在大人监督下使用”“防止玩具眼、鼻、纽扣等配件被儿童吞食”等提示语已经出现在玩具的外包装上,且对于玩具的材质、游戏方法、注意事项等也有明确的...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病从口入,这在夏天更加频繁。一方面是食物种类增多,尤其是瓜果蔬菜,频繁摄入,很容易疏忽了一些容易染病的地方,比如清洗不净导致肠胃疾病。更重要的是,夏天气温高,食物容易变质,带病菌的食物一旦摄入,食物中毒就不可避免了。怎么办? 小儿夏天为什么会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夏季最常见的疾病。由于夏季气温升高,各种病菌十分猖獗。食物中营养丰富,是各种细菌理想的生存、繁殖场所,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轻则引起腹痛、腹泻、呕吐,重则导致脱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食物中毒后有哪些表现 夏天小儿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首先要防止食物被细菌污染,对肉类食物要严格消毒,一般可采用高温消毒。同时,教育孩子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剩饭、剩菜,尤其是隔夜的、冰箱里的食物一定要彻底加热。其次,用低温、防腐的.摘自恒初宝宝疾病。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在门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病例,家长偶然发现孩子的关节周围骨性包块或者是孩子主述腿痛而检查发现包块,被医生诊断为骨软骨瘤时,许多家长不知所措,更给孩子增添了心理负担。既然是肿瘤,要不要开刀切除?什么时候手术? 其实,骨软骨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期的常见肿瘤,家长不必恐慌。先让我们看看骨软骨瘤有哪些特征?骨软骨瘤最多见于长骨的干骺端,特别是膝关节周围和肱骨近端。在关节附近发现包块,常存在较长时间,没有任何症状。有些包块伴有的疼痛,往往是由于包块突起部位的反复损伤、局部肌肉和血管神经束的压迫所致。骨软骨瘤表现为骨表面的突起,覆盖一层软骨帽,由于透明软骨帽的软骨内成骨作用,肿瘤不断增大。单发的骨软骨瘤没有明确的遗传规律,而多发的骨软骨瘤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具有该倾向的父母,他们的孩子约有一半可产生多发性骨软骨瘤。这种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患者年龄超过30岁后有可能增加继发骨软骨肉瘤的可能性,而继发性骨软骨肉瘤在儿童期是相当罕见的。该肿瘤诊断上并不困难,除临床检查,多凭X线就可以做出诊断,但也需要与儿童生长发育期常见的骨骼变异或其他异常相鉴别。 骨软骨瘤可以持续生长直到骨骼发育成熟,...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力很强的急性传染病。病毒通过病人咳嗽、喷嚏、口水、唾沫,经空气传给其他人。患病初期发热、咳嗽、流鼻涕,2-3天后,口腔两颊黏膜上出现针尖大小的白点,这是麻疹病早期特有的体征。发热4天开始出疹,先耳眉,后颈部、脸上、前胸、后背,自上而下蔓延全身,最后到手足。皮疹呈玫瑰红色,初起较稀,以后渐密,3-5天出齐。出疹部位有糠皮样脱屑,并有棕褐色色素沉着。病程10天左右,一般为发热3天,出疹3天,退疹3天。 麻疹病无特效性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高热应补充水分,不能口服者可以输液。出疹前不宜退热。体温在40℃以上时,头部可给予冷敷,用温水擦洗全身。烦躁不安者可用小量镇静剂。咳嗽严重可用祛痰剂。抗生素治疗无效,年幼体弱者可酌情使用,以防感染。 麻疹的护理很重要,病儿应隔离治疗,卧床休息。住室经常开窗通气,保持空气新鲜。保持安静,保证病儿休息和睡眠。注意病儿口腔、眼,鼻和皮肤的清沽,注意修剪病儿指甲,以防抓破皮肤而发炎感染。给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高热时给流质食物,如牛奶、豆浆、蛋汤等。山疹期要防止受凉,但不要穿过多衣服,被子不能盖得过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人的心理,从本质上说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儿童的心理是在周围环境提供的刺激下发生发展的。眼睛是接受外界刺激的重要器官。视障儿童是怎样接受外界刺激的?他们的心理能否健康发展?这似乎是常人普遍产生的疑问。 视障儿童的心理发展历程 其实,视障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普通儿童具有相同的规律。视障儿童或是完全看不见或是仅有残余视力,因此他们接受外界刺激的渠道比普通儿童少,直接认识周围世界的范围和数量都比普通儿童小,所以在生活、学习或是劳动中,常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与普通儿童不同的一些特点。但是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他们也具有与普通儿童相同的本质特点。其共性大于个性。这就要求视障儿童的家长和老师针对其表现出来的特殊性,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促使其心理正常健康地发展。 视障儿童一生下来,和所有儿童一样,也需要得到长辈的抚爱,与同辈人进行正常交往。但在愚昧、落后的社会,“盲”被看成是上天的惩罚,许多盲婴儿即使有幸活下来,也常常逃不掉被遗弃的命运,低下的社会环境使他们只能成为终身接受救济的残废。 在文明进步的今天,视障儿童和普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宝宝嗓子疼的病因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由感染引起,病原体是细菌或病毒;再就是由鱼刺等异物造成的外伤。 因感染造成的嗓子疼 当孩子诉说嗓子痛时,可看到其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赤肿大,并出现许多滤泡,甚至出现血斑,有时还可发现白色的膜状分泌物。因感染的病毒及细菌不同,可有各种不同的病理改变(尽管疼痛的感觉一样)。大多数情况下,仅凭肉眼就可以判断出病毒或细菌的种类。 虽说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因病毒或细菌引起的都有,但最多见的还是由病毒引起的感冒。这种类型的感冒多伴有发热、流鼻涕、咳嗽等症状,也有只表现为嗓子痛的。在炎热的夏季,小儿容易被一种能使咽部产生小水泡的病毒所感染。如果是婴幼儿,不但会出现高热,还可能由于嗓子痛不愿喝水而诱发脱水等严重并发症。 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家长要尽量避免孩子喝含盐分多及酸性的饮料,因这些物质容易刺激咽部而加重痛感。妈妈可以给宝宝服一些稍稍冷却的淡茶水或牛奶。在孩子嗓子痛得十分剧烈的1~2天内,可能不想吃固体食物,这时家长不要过分勉强,因为短时间内不会造成孩子的营养缺乏。 如果宝宝嗓子疼痛是由感染造成的,那么可以在他脖子上围上围巾,...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鱼肉,非常有营养价值,也是幼儿常吃的食物,但是喂小儿鱼肉有一个潜在危险,就是鱼刺清不干净,孩子吃下去的时候鲠在咽喉,造成危险。日前,阿苹才1岁的女儿就发生了卡鱼刺的事件,让阿苹一家乱了手脚,最后去医院让医生将鱼刺夹出来。儿科医生建议家长,小儿卡到鱼刺一定要镇定,最好立刻送到医院。 咽饭团和喝醋是误区 小儿卡鱼刺,有些家长会采取让孩子吞咽饭团和喝醋的方式来处理,但是这两种处理方法是不正确的。 吃饭团或吞馒头,目的是将鱼刺随食物带入食管,但饭团、馒头的吞咽反会将露在外面的鱼刺推入组织的深部,增加发现及取出的难度。再说喝醋来“软化骨刺”,即使把鱼刺放在醋内,也不是马上就可以使鱼刺骨软化的,相反醋的酸度可以刺激并灼伤食管的粘膜,使受伤的部位扩大和加深;如果幼儿喝醋时不慎呛入气管,则可造成声带化学性灼伤,气管水肿,发生呼吸困难。因此两种方法都是不可确的。 如无法取出要立刻送医院 一般小孩卡鱼刺,家长会尝试自己处理。儿科医生说,家长要帮孩子解决问题,首先要镇定。然后在光线明亮的条件下,让宝宝尽量张大嘴巴,找来手电筒照亮宝宝的咽喉部,观...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早一天发现自闭症,宝宝就多一分过正常生活的希望。即便对自闭症了解不多,我们仍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宝宝的行为特征发现某些端倪。 由于目前对于自闭症还没有更好的诊疗措施,加上自闭症一般发病在3岁之前,这个阶段正是宝宝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医学界普遍认为对自闭症患儿进行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心智行为训练可以帮助宝宝挖掘潜能,通过早期干预的方式帮助宝宝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对于自闭症患儿来说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因此早期识别自闭症便显得十分重要。 自闭症患儿与正常宝宝比较,通常存在明显差异。下面列出的情景描述了正常宝宝和患有自闭症的宝宝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妈咪可据此推断宝宝是否具有自闭症倾向。一旦发现宝宝表现异常,一定要及早就医,并尽快实施早期干预。 社会性及人际关系障碍 描述1 正常宝宝:不到半岁的宝宝就会注视他人的脸,对他人的逗弄与亲近表现出期待与高兴的情绪。大约半岁左右,宝宝开始认生,表现为不愿意与妈咪或者亲近的监护人分离,如果有陌生人靠近,会哭闹或表现出明显的不高兴。 自闭症宝宝:宝宝不会注视妈妈的脸,也不会对人微笑;妈妈给宝...
绑腿,还是不绑?一个简单的问题却成了家庭中的“炸弹”,搞得孙小姐近一个星期来不厌其烦。 孙小姐于去年10月生了一名女婴,家人都十分疼爱。元旦过后,婆婆说婴儿小时候要绑腿,否则容易长成罗圈腿。一方面,看到孩子双腿确实有些内弯,担心以后长大腿不直穿裙子不好看;另一方面,想到婆婆已陆续带大了6个孩子,经验比较丰富,孙小姐遂遵照婆婆意见执行,每天让婆婆用布带子将孩子双腿绑两三个小时。 但一个星期前,孙小姐上网查询发现,给婴儿绑腿的做法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有网友发帖说,绑久了不利于血脉循环,会导致肢体坏死;还有网友称,婴儿活动四肢有利于大脑发育,若限制其动,不利于孩子对外界的感知。 了解到这些后,张小姐开始反对婆婆的绑腿做法,惹得婆婆十分不高兴,双方因此发生了多次不快。 初生婴儿到底需不需要绑腿?“一些老人的传统观念是错误的。”协和医院儿科主任金润铭教授说,除了先天性佝偻病外,通常情况下,新生儿双腿有点内收是正常的,会随着生长自然伸直,根本不需要绑腿。还有的孩子双腿弯曲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造成,部分人早期可通过手术矫正...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