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的小郑利用暑假到医院接受了斜视矫正手术。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7月份的斜视手术量是前6个月总量的3倍,其中像小郑这样利用暑假到 医院做斜视手术的学生患者明显增加。 斜视,是怎样发生的? 人的两只眼球各有6条眼外肌主宰运动,正常情况下通过眼外肌的协同运动,人的双眼能够同时注视单一目标,并最终在大脑视中枢形成具有立体感的单一物象。斜视,是因为眼球位置或运动异常引起双眼视轴分离导致的疾病,简单说就是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最主要的危害是妨碍立体视觉的形成,比如小郑看东西就有明显的重影。按偏斜方向可分为内斜视、外斜视和垂直性斜视,明显的斜视直接影响人的容貌。 发现斜视应尽早治疗 与很多疾病一样,斜视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通常,隐性斜视可以通过光学矫正(即佩戴眼镜)来解决问题,显性斜视、先天性斜视以及光学矫正不能达到目的的斜视,则应尽早接受手术治疗,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视觉功能。比如,先天性内斜视,对双眼单视功能发育影响很大,最好是在2岁视功能发育初期做手术矫正。而双眼单视功能丧失,7岁前手术矫正仍有恢复正常的可能。 家长若是发现孩子斜视,万...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手足口病是发生在小儿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来的,常发生在4~7月份,3岁以下的儿童较多见,可在一个家庭中散在发病,也可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小学校集体发生流行。 发病初期,患儿可有发烧、口角痛、嗓子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1~2天后,孩子的手上,脚上和口腔等处可出现红色斑点,斑点逐渐发展成为疱疹,疱疹内为微混浊的液体。由于疱疹为本病主要表现,而且多集中在患儿的手、足和口腔等部位,因此,称为手足口病。 由于疱疹溃破后形成溃疡,因此,患手足口病的孩子常因嘴痛而影响吃奶、吃饭、哭闹不安。多数患儿在3~4天后,疱疹可自行消退,也不脱屑而痊愈,预后良好,只有极少数患儿可并发心肌炎或无菌性脑膜炎等疾病。 小儿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由于这种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没有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采取下述治疗措施: ①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
氟斑牙也是宝宝牙齿经常遇到的牙齿问题之一,又因为氟斑牙造成的牙齿斑点多为黄色而被称为黄斑牙。氟斑牙主要是由于饮水中氟含量超标所引起的。 治疗 宝宝氟斑牙症状较轻时,可以通过磨除法进行修复,对于比较严重的氟斑牙则可以选用贴面治疗。但是宝宝牙齿非常的脆弱,妈妈准备进行修复或贴面治疗宝宝牙齿需要先咨询有关专家。 温馨提示 宝宝氟斑牙药物治疗方法最好在宝宝乳牙比较坚固后采用,5岁以上宝宝可以选用磨除法、贴面治疗等方法。 防护 擦用药物 如果宝宝牙齿已经出现很细微的白斑,妈妈可以用棉签沾用4%盐酸反复擦拭宝宝牙齿表面,每次持续10分钟左右,促使牙齿表层色素脱色,后再用75%氟化纳甘油涂擦牙齿,以促进牙齿釉质钙化。 选择环境 如果当地水源氟含量超标,而又没有很好的降氟措施,那么带宝宝选择健康的居住环境、以免因水源含氟量高而引起宝宝氟斑牙。 窝沟封闭 窝沟封闭是防止宝宝出现氟斑牙的重要方法。窝沟封闭就是在宝宝牙齿表面涂抹化学物质,从而达到预防氟斑牙的目的。妈妈需要注意定期带宝宝到医院检查窝沟封闭状况,如果化学物质脱落要及时修...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对于爱蹦爱跳爱跑,而且不爱顺从家长的孩子,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淘气”。由于淘气的孩子活泼、喜动,有些家长便怀疑孩子得了多动症,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实际上,淘气与医学上所说的儿童多动症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正常儿童的顽皮现象,后者则属异常的行为障碍。 从医学角度看,儿童有以下几种生理特点:身体和心理发育都很迅速,但心理还不成熟,所以他们幼稚、天真活泼、精力充沛,似乎有使不完的精力,对外界的一切事物倍感新鲜,总想亲自摸一摸,动一动或是“实践”一番。由于儿童的神经系统功能以皮质下中枢活动占优势,大脑的抑制能力不如成人。所以,小孩子表现活跃,却不稳定,易激惹,不听话,也不像成人那样坐得住,因此孩子贪玩、喜动、淘气是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正常现象。如果比较小的孩子整天孤僻、少动,象个“小大人”,反而可能是不太正常的现象了。 所以,家长一定要正确认识多动症与淘气的区别,这一点至关重要。摘自恒初宝宝疾病。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甜甜刚满10岁,是一个活泼好动、聪明美丽的小女孩。一年前她感觉右膝部隐隐作痛,由于轻微疼痛并不影响运动,所以也没在意。一个月前,甜甜已明显感到疼痛加重,有时半夜疼得睡不着。在当地县医院治疗时,医生让她敷了中药,并作了按摩,没想到三天后腿部竟然痛得不能走路了。焦急万分的家人把她送到大医院检查,做完MRI才发现是得了骨肉瘤。 在医院肿瘤内科,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某病房住院患者中有4个孩子,年龄分别为8岁、11岁、15岁、22岁,而且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活泼好动。那么孩子患上骨肉瘤是否与运动有关呢?这种病有哪些特点?目前有哪些治疗手段?能治好吗? 骨肉瘤患者年龄多为10-25岁的青少年,可发生于骨的任何部位,但常见部位为膝关节周围,早期症状是一种不典型的疼痛并伴有红肿。由于孩子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因此常被误认为生长性骨痛,未能引起家长的重视,一旦疼痛加重,前往医院检查,常常已到晚期。 有资料显示,骨肿瘤的得病原因与遗传、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有关;部分骨肉瘤是由良性骨肿瘤、慢性骨髓炎恶变而成,还有的是由放射线引起。但具体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研究表明,运动虽...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小儿骨折 康复慢慢来 小孩子的骨骼很不成熟,容易造成外伤和骨折,长期的制动和外固定治疗,会导致肌肉萎缩、废用性脱钙后的再骨折、关节粘连、关节功能受损和僵硬。小孩子骨折治疗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肢体功能的全面恢复,所以骨科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尽早通过合理的康复治疗达到最终的目的。那么,孩子发生骨折后,如何进行有效的紧急处理、治疗和康复呢? 首先,家长必须用夹板简单固定损伤部位,制动和抬高患肢,并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小孩子骨科就诊和治疗,如果有伤口和出血,应该进行加压包扎后再去医院就诊,并在治疗的任何阶段有效地介入正确的康复治疗。 其次,家长还必须了解小孩子骨折的康复治疗包括两个阶段:骨折复位后石膏固定期是康复治疗的第一阶段,由于在这一时期骨折部位有坚固的内固定或石膏外固定,康复治疗的内容可以有如下安排:冷、热疗、低频神经电刺激疗法、损伤部位应尽早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帮助患儿抬高患肢,鼓励其进行肢体远端未固定关节的的主动运动,促进静脉回流和减轻肿胀,同时,尽早在不引起病情或疼痛加重的情况下进行关节活动和邻近关节的各个轴面的关节活动,先进行轻柔运动,动作缓慢均匀,...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产生红屁股的原因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1.更换尿布不及时。 婴儿的食物以液体为主,吸收快,排泄快。小宝宝每天大约要尿10-14次,每次尿湿后,若没有及时更换尿片,尿液中的刺激成分刺激宝宝臀部的细嫩的皮肤,就发生了局部的皮炎。而且,有些新妈妈经常不知道宝宝是否尿湿了,有些时候即使知道宝宝尿湿了也没能及时处理,这就给宝宝的尿布皮炎创造了机会。 2.清洗不勤,潮湿不透气,使尿布上的尿渍、粪渍侵蚀婴儿柔嫩的肌肤。 导致尿布皮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清洗小屁股的方法不对。每次用清水洗,次数多了,宝宝小屁股上的天然皮脂保护膜被洗掉了,宝宝同样易患红屁股。而且,有的家长用同一片湿毛巾给宝宝多次擦小屁股,毛巾上的污垢和细菌也就趁虚而入,加重红屁股。 3.使用粗糙或化纤类的尿布,加上换尿布的方法欠妥,摩擦或过敏使臀部皮肤受损。 宝宝尿布的选择也非常重要,粗糙或含有太多化纤成分的尿布,本身对宝宝的小屁股就是一种刺激,如果再加上尿液就更雪上加霜。所以,要给宝宝选择优质的尿布。 4.婴儿添加辅食的初期,可能有不适导致的消化不良,腹泻引起粪便细菌的感染。全文...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新生儿自从脐带与母体分离之后,就成为独立的生命,身体各组织器官正蓄势待发,准备发育为功能健全的个体。但不幸的,有些小生命在起跑点,可能由于感染、不正常遗传、正常结构的变异或早产,因而影响了眼睛。还好,大部分新生婴儿常见的眼科疾病,只要适时加以预防治疗,都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 感染性眼疾 如果感染发生于胚胎发育期,尤其是前三个月,会严重影响眼球的结构,造成重大眼球异常。感染原以梅毒、德国麻疹及艾滋病最常见,也最严重。生育年龄的妇女最好能事先加以预防治疗。小宝宝出生时,若产道有细菌,如淋菌、披衣菌,会使眼结膜感染而形成新生婴儿眼炎,因此新生婴儿应例行接受预防治疗,若已确定产道有感染,甚至可采取剖腹产,避免产道感染。 新生婴儿时期如果患有鼻泪管阻塞,泪囊容易反复发生泪囊炎、治疗方面要先控制感染,并以按摩或手术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原则上,六个月内采按摩的保守治疗,六个月以后则采取较积极之手术疗法。 遗传性眼疾 遗传形式,一般分为显性遗传、隐性遗传以及性连遗传三大类。常见的眼疾包括先天性白内障、无虹膜症、视网膜色素变性症等属显性遗传;视网膜胚胎母细胞瘤、...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为有效防治手足口病,权威部门的专家今天介绍了十类防治知识。 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 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脑溢血并非老年人才会发生,新生儿体内缺乏维生素K也会发生颅内出血。不仅如此,维生素k缺乏还会造成婴儿消化道和身体其他部位出血,如治疗不及时,也会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 一般情况下,婴儿维生素K来自母乳和自身肠道细菌合成,辅食吃得少的婴儿肠道形成维生素K的功能较差,如果不能从母乳中获取,很容易造成维生素K缺乏。 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的主要表现有便血、黑便、呕吐、呕血,哭声微弱,四肢间断性地出现抽搐现象,严重者还会出现全身皮肤呈青紫色,手臂出现多个小硬块,颅后沟出血。轻度维K缺乏,及时治疗后一般不会有后遗症,如果是严重的颅损伤,很可能出现智力低下、肢体活动不便、脑瘫等后遗症。 因缺乏维生素k而导致的脑部出血,大多发生在出生1―3个月的婴儿身上。患儿往往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有便血、黑便、呕吐、呕血,哭声微弱,四肢间断性地出现抽搐现象,严重者还会出现全身皮肤呈青紫色,手臂出现多个小硬块,颅后沟出血,烦躁不安、异常吵闹,同时还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尖叫。 在大多数情况下,患儿都有嗜睡、昏迷、呕吐、全身抽搐等症状,如果治疗及时,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往往会留下一些不可弥补...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